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动态 > 商会动态 > 内容显示
新时代渝商精神图谱之吕状文见解

新时代渝商精神图谱之吕状文见解

【小编按】

四川省重庆商会会长、星瑞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吕状文,先后被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表彰为“最具影响力就业创业之星”,重庆市政府表彰为“重庆市模范退役军人”,成都市评选为“最美拥军人物”,四川省评选为“最美拥军人物”“第四届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并担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省总商会)副会长等职。其领导的星瑞集团先后被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授予“慈善捐赠先进单位”“敬老爱心企业”“抗震救灾先进单位”“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先进单位”“双拥先进单位”“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单位”“四川省促进退役军人就业示范企业”“爱国拥军‘暖冬行动’爱心企业”等,公司荣登“2023年度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带动就业光荣榜”;商会则成为川渝政企合作的桥梁纽带,获得国家、省、市各类表彰和荣誉近百项。从雪域高原的边防战士到商界领袖,吕状文以军人血性和家国情怀诠释了新时代渝商精神——重信重义、自强不息,敢闯敢创、勇担责任。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民营经济力量的缩影。

巴山巍峨,渝水浩荡。千百年来,大江峡谷的险峻与开阔,淬炼出渝商“闯险滩、纳百川”的精神特质。从古代川江号子声中的盐茶古道开拓者,到近代开埠通商时敢为人先的实业先驱,再到新时代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创新中坚,渝商精神始终根植于地理禀赋,呼应着时代脉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新时代渝商群体更需以“山”的坚韧与“水”的智慧,构筑起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张力的精神坐标。

一、新时代渝商精神传承的历史基因

渝商精神的源头,镌刻着人与自然博弈的深刻印记。古代巴人“依山筑城,临江兴市”,在悬崖绝壁间开辟出连接西南与中原的商贸网络。清末民初,卢作孚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的民生理念创办民生公司,在川江险滩中架起中国近代航运业的脊梁;胡子昂等爱国实业家以“实业救国”的信念,在抗战烽火中维系民族经济命脉。这些实践昭示着传统渝商精神的核心:以义取利、以韧克难。

新时代渝商精神内涵的三重维度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渝商精神亟待实现从地域性到全球性、从经验型到创新型的升华,其内涵可凝练为三大维度——

 

一是格局之变:从“山城意识”到“双城协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破了传统地域藩篱。渝商需超越“一城一地”的思维定式,主动参与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跨区域产业链重构。正如重庆长安汽车与成都龙泉驿汽车城的协同研发,展现的正是“以产业生态圈替代单点竞争”的新思维。 

二是创新之核:从“经验驱动”到“数智赋能”。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渝商需将“敢闯敢试”的传统魄力转化为科技创新动能。重庆忽米网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让3000余家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印证了“以数据重构生产逻辑”的时代必然。

三是价值之锚:从“重利守成”到“义利共生”。新时代渝商需在“碳达峰”“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重塑商业伦理。某果业通过“基地直采+数字供应链”带动数万果农增收,诠释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之道。

三、新时代渝商精神践行的现实路径

作为四川省重庆商会会长,我深切体会到新时代渝商精神的落地需要三大支点——

一是构筑开放共同体。推动川渝商会联盟常态化运作,建立跨区域技术转移、人才共享平台。近年来,四川省重庆商会与重庆市四川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多场活动,加强两地企业家互访和融合,正是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

 

二是锻造韧性基因链。引导企业构建“核心技术+场景应用”的双壁垒。重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300家,其共同特质正是“在细分领域深挖千米,而非广拓百米”。

三是厚植文化根脉。筹建渝商历史文化馆,编纂《新时代渝商案例集》,让青年企业家在“义利之辩”“家国情怀”的历史对话中传承精神火种。

江流终究东向海。站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点上,新时代渝商既要如群山般坚守实业根基,亦需似大江般奔涌开放浪潮。让我们以“闯”的锐气、“韧”的定力、“容”的胸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航程中,书写属于渝商群体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