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渝商精神图谱之黄玉蛟讲述
【小编按】黄玉蛟,四川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香港蛟龙集团董事局主席。2017年8月13日,黄玉蛟当选为新一届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2024年1月25日当选为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他还是首届“成都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二届“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二届“四川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个人”、第八届“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获得者,被授予“四川省优秀企业家”“四川省杰出企业家”、“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个人称号、“2024四川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典型企业家案例”。他不仅是民营经济的领军人物,更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典范。
一、梦想、眼界、机遇,发展之路高起点谋划
1996年,我怀揣着梦想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前往香港。在香港的日子里,我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启发,创新意识也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得到了锻炼。正是那段经历,成为了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时光飞逝至1999年初,带着从香港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不一样的眼界与激情,我回到了内地,初到内地时,我向当地政府提出希望获得5亩地用于开办肉联厂的要求时,起初的热情接待在得知我的真实需求后迅速降温。这让我意识到,在这片土地上,机会与挑战并存,而我要寻找的是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身为重庆人,我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我也看到了重庆与四川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两地资源共享带来的巨大潜力。正是基于这两地紧密相连的优势,我决定将我的投资与发展之路延伸到四川成都。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遍西部大地,经过一番探索与思考,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自主建设开发区,专门为中小型企业建设厂房、提供场地。这是一个被忽视的巨大市场,而我决心成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我审时度势,紧抓历史机遇,投身于开放开发洪流,迅速建立起多个标准厂房租赁给需要的企业,统一规划,滚动开发,集中发展,以商招商,建立起了全国第一家民营园区-成都蛟龙港青羊园区,仅短短两年时间,成都蛟龙港青羊园区建设满园,解决就业岗位20000多个,青羊园区的成功运营不仅展示了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我的胆识与创新精神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赏,特别是双流区委区政府对我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支持。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到双流投资,并给予了诸多鼓励和便利条件。基于这种信任与支持,我决定将成功的青羊园区模式复制推广到双流,由此建立了在成都的第二个园区——成都蛟龙港双流园区。在建园区的过程中,我一直秉承着创意、创新、创造的发展理念,在我创建的集团香港蛟龙集团带领下,两个园区均健康、稳步的发展。
二、创意、创新、创造,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成都蛟龙港共引进市场主体6000余家,园区常住人口已突破13万人。已连续12年被评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创意、创新、创造,成功打造六大蜕变,以实际行动推动蛟龙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
(一)农田变园区,成就产城融合新标杆。蛟龙港从一片农田蝶变为产业集聚的专业园区、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和国家4A级景区,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二)购物变文旅,引领消费升级新地标。蛟龙港海滨城摆脱传统购物中心单一模式,创新打造“购物中心+海洋公园景区+科普基地”为一体的文旅融合新场景,成为区域消费升级的新地标。
(三)天空变绿道,开创低碳生态新样板。赋予海滨城购物中心顶层空间新生命,创新打造集生态、文旅为一体的“天空渌道”,于2022年取得碳中和证书,成为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样板。
(四)公路变公园,重塑立体交通新模式。将园区拥堵的道路体系升级为“地下通车、地面停车、地上公园”的三维高线公园,为城市交通缓堵与生态宜居重塑了新模式。
(五)污水变资源,催生生态修复新亮点。赋予污水处理厂新功能,创新打造集污水处理、资源再生、生态教育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成为环保创新与公众教育的新亮点。
(六)屋顶变油田,推动清洁能源新发展。将园区屋顶空间打造为分布式光伏发电能源系统,让“闲置屋顶”变为“绿色油田”,园区由能源消费者变为清洁能源生产者。